第三十二章:攻守易形,一雪前耻(1 / 1)

随着庆帝一声令下,南庆边军开始了迅速备战。

与此同时,长公主李云睿在前往封地的路上,也是遭遇了刺杀。

机器人五竹为了给范闲报仇,光天化日便前去截杀长公主的车驾。

不过事与愿违,燕小乙用性命为李云睿断后,使得李云睿有了一线生机。

在身边护卫的保护下,李云睿仓皇逃往了南庆京都。

五竹是妥妥的大宗师战力,这一点李云睿确认无疑。

因此她只能是逃往南庆京都,才能继续活下去。

而在李云睿逃回南庆京都后,五竹也是一连三次冲入皇宫,想行刺李云睿。

但奈何宫墙之内被南庆禁军保卫的铁桶一般。

五竹尽管有大宗师战力,但面对数千军士,他也做不到横行无忌,最终只能是杀了数百禁军后无奈离开。

庆国对北齐开战,同样也是让北齐始料不及。

北齐方面并不知道范闲的真实身份,因此自然不明白范闲的分量。

当初北齐方面认为刺杀范闲,顶多会引来南庆的问责,大不了北齐事后服个软,做个低姿态就了结了。

毕竟不过是一个户部尚书的私生子而已,能掀起多大的风浪。

然而庆国如此大动干戈,数十万边军陈兵边境,直接就开战了,这便让北齐彻底懵了。

仓促之间,北齐被南庆打的溃不成军,短短半个月,南庆便高歌猛进,攻伐了北齐一州之地。

正当南庆准备趁热打铁,继续进军的时候,他们却不知道,西部边境此时已经是波涛汹涌。

大周永平四年十二月六日夜间,原大周故土边镇三城外,十二万周军对南庆守城军队发动了突袭。

短短三日,周军收复三城,随后合兵一处,直击南庆边境重镇建州。

贾琅身先士卒,率众冲杀,一战击溃南庆边军,生擒了南庆边军统帅,南庆大皇子。

在攻下建州之后,周军停止进攻,开始搭建工事,驻守城墙,源源不断的物资自后方运达周军前线,整个青州被周军经营的固若金汤,针插不进,水泼不入。

消息传至南庆京都,南庆举国哗然。

来自北方的捷报不过数日,南庆君臣正沉浸于喜悦之中时,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瞬间当头一棒。

这一天,庆帝寝宫内一片狼藉,殿中的陈设被暴怒的庆帝几乎砸了个粉碎。

宫中人人自危,生恐不小心触了霉头,被庆帝当成出气筒。

北齐方面也在第一时间便得到了南庆建州失守的消息,顿时心下大定。

同时北齐也是一阵暗恼,原本他们打的主意是窜动大周和南庆先围绕边境三城开战,待南庆大周战的如火如荼之时,北齐再下场趁火打劫,狠狠从南庆身上捞一笔好处。

然而如今形势来了个大调个,北齐和南庆人脑子快打成狗脑子了,反而让周军占了个大便宜。

周军趁着南庆兵力北上,不但收复失地,还顺带占据了整个建州。

不过尽管这次吃了亏,但从长远来看,大周入驻建州,对北齐是很有好处的。

建州乃是边境重镇,北临青州定州,东临京都路。

建州落入大周之手,南庆可谓是如坐针毡,昼夜难眠了。

不在建州外围布置个几十万重兵防守大周,周军随时都有可能长驱直入,进攻南庆腹地。

如此一来,北齐的压力便大大减小,不至于再和以前一样,在和南庆的对抗之中完全处于被动防守,毫无还手之力。

这个消息自然是贾琅派人传递给了北齐方面,否则北齐至少还需要半个多月后才能得到这个消息。

南庆朝堂此时陷入了强烈的争议之中。

一派认为大周不宣而战,应该即刻发兵建州,与大周决一死战。

当然了,这种是少数派。

更多的人都意识到,南庆虽强,却无力双线作战。

在权衡再三后,南庆先是命鸿胪寺派出了两个使团,一路前往北方前线,与北齐商量停战事宜。

一路则是前往建州,与周军言辞交涉。

随后南庆开始调兵遣将,二十余万大军飞速前往京都路一带集结,防止周军继续深入南庆。

十日后,建州城中,南庆鸿胪寺少卿辛其物在亲兵的带领下,来到了贾琅的帅府之中。

此时的贾琅未着甲胄,而是身穿便装,正悠闲的看书。

辛其物来到了正堂,看到贾琅端坐主座,随后行了一礼后说道。

“大庆鸿胪寺少卿辛其物,见过大帅。”

贾琅看都未曾看辛其物一眼,而是淡然说道。

“贵使远道而来,所为何事啊?”

辛其物听后随即说道。

“本使此番前来,乃是奉我朝陛下之命,前来质问贵国。”

“大周南庆十几年来承平已久,井水不犯河水。”

“贵国为何不宣而战,攻打我国疆土。”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贾琅不屑的笑了笑,随后漫不经心的说道。

“这样的话,十一年前我大周使臣曾经问过贵国。”

“当时贵国不宣而战,攻占我大周边境三城。”

“在我大周的史料中是如此记载的。”

“贵国言辞凿凿,弱肉强食,适者生存。”

“今日既然你这般问本帅,那本帅原封不动把这八个字还给你南庆。”

“无非还是弱肉强食,适者生存罢了。”

辛其物听后心中一阵憋屈。

十一年前,辛其物初入鸿胪寺,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差事,便是陪同当时的鸿胪寺长官处理大周与南庆边镇三城纷争之时。

果然啊,人都是要还的。

那个时候南庆鸿胪寺有多嚣张,现在就有多憋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