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章:洞彻人心,李承泽的动容(1 / 1)

真刚听后不屑的笑了笑,随后意味深长的看向李承泽。

“二殿下,你该不会真的如此天真吧。”

“庆帝扶持你与太子竞争,可并不只是单单让你做磨刀石。”

“他扶持你最大的作用,是为了平衡。”

“庆帝将权力看的很重,什么亲情爱情,在庆国皇权面前,根本就不值一提。”

“范闲之母叶轻眉,当年一手助还是诚王的庆帝登上南庆皇位。”

“后来叶轻眉又创立了内库、鉴查院等庆国重要机构,南庆这才飞速壮大,打败了当年雄霸天下的北魏。”

“结果叶轻眉的下场是什么呢。”

“在叶轻眉怀了庆帝的孩子,分娩当日。”

“你的父皇想方设法调走了她身边一切保护力量。”

“然后便有了太平别院血案,叶轻眉被皇后和太后合谋杀死,粉身碎骨,剁成肉泥。”

“你的父皇之所以这么做,就是因为叶轻眉威胁到了他的皇权。”

“因为这个原因,他可以毫不犹豫设计让一个对自己有天高地厚之恩,还为自己生儿育女的女人在分娩当天凄惨死去。”

“同样的道理,就算你成功斗垮了太子,成为了南庆储君,你也休想安生。”

“为了平衡朝局,你的父皇会用当年逼迫你的手段,再扶持一位皇子出来,继续跟你抗衡竞争,看着你们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。”

“否则的话,若是让你坐稳储君之位,太子地位稳如泰山,朝臣们便会一股脑的支持太子,如此一来,庆帝便会有被架空的危险,这是他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。”

“所以啊,二殿下,其实这一点你不会想不到,你只是不愿意去想。”

“因为只是和太子斗,你还能继续坚持下去。”

“一想到哪怕是你赢了太子之后,你还是会面临着种种争权夺利阴谋诡计,你心里就会意志消沉。”

“而且就算你想熬死庆帝登基,也很不现实。”

“他是大宗师,如果不出什么差池,寿元绝对比你要长。”

“换句话说,如果你按照他规划的路线去做,那么你这一生,都会活在阴影之中,惶惶不可终日。”

“住口,你住口,不要再说了。”

真刚的话一针见血,彻底让李承泽有些破防了。

“我不按他的规划又能如何呢。”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“我能怎么办,他是皇帝,还是大宗师,我怎么可能反抗的了他。”

看着情绪异常激动,有些歇斯底里的李承泽,真刚平静看向李承泽说道。

“以前你当然是没得选,但是以后就未必了。”

“二殿下,你这波谲云诡的前半生,都是因为你那罔顾人伦的父亲。”

“你如果想摆脱这种悲惨的命运,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掀翻压在你头上的这座山。”

“我朝陛下雄才大略,力压南庆,能助你一臂之力者,非我朝陛下莫属。”

“二殿下,我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一下。”

“是继续做一个提线木偶,生活的胆战心惊,还是豁出去干上一番,为自己,也为你的母妃,去博出一个希望来。”

听到这里,李承泽迟疑了,在思虑许久后,李承泽缓缓抬头。

“他是大宗师,你们确定能奈何得了他吗?”

真刚淡然一笑说道。

“若是没有对付大宗师的手段,我大秦耗费人力物力,难道就是为了跟二殿下你开个玩笑嘛。”

“我大秦虽然物丰民阜,但没有一丝一毫是会被用来浪费的。”

李承泽眼神中绽放出一丝光芒。

“事成之后,你们打算如何安排我。”

真刚风轻云淡说道。

“我朝陛下给了你两个选择,第一,大秦扶持你登上南庆皇位,然后让南庆内附大秦。”

“第二,你可以自由选择一处封地,陛下会封你国公爵位。”

“你后半生尽可以修身养性,读书写字。”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“只要安分守己,可以做个富贵闲人,安稳度过后半生。”

“你也不必担心我大秦会出尔反尔。”

“事实上,就连我大秦前锦衣卫指挥使沈重,大将军上山虎,在被陛下收缴权利以后,陛下都未曾清算他们,而是放他们归隐山林,安居乐业。”

“你与李云睿与我大秦有贸易往来,在我大秦也是有些人脉的,打听一下沈重和上山虎的境况应该不难。”

话说到这个程度,不得不说,李承泽彻底心动了。

他本就不是什么喜好权力争夺之人,如果有选择的话,他很想做一个兄友弟恭,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闲散王爷。

整日里读书写字,吃喝玩乐,这才是李承泽想要的生活。

之所以李承泽一步一步跟太子走到对立面,双方不死不休,完全都是被庆帝给逼的。

若说李承泽最恨谁,那绝不是作为死对头的太子,而是看似慈爱,实则绝情的庆帝。

庆帝难道不知道李承泽参与夺嫡失败面临的局面嘛,他很清楚。

但为了皇权稳固,对李承泽的生死,他根本就不在意。

以往的庆帝威严太重,面对着庆帝,李承泽谨小慎微,不敢流露出半分恨意。

然而不久前京都之变后,南庆皇宫毁于一旦,宰相叛国,鉴查院院长被杀。

南庆朝堂三巨头已经去了两位,只剩下一个枢密院正使秦业。

从这场惊变之中,李承泽发现了一个情况。

自己的父皇也是人,也一样会犯错,一样会有手足无措陷入窘境。

就像华夏历史中,郑庄公射向周天子那一箭,是否射杀周天子根本不重要。

这一箭就把周天子的权威彻底打破,诸侯蠢蠢欲动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