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:跨界征战,立足西蜀(1 / 1)

苏渊看着眼前十万雄兵,心中豪迈之气油然而生。

有如此常胜之师,天下何处不可去得。

苏渊激昂慷慨说道。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“将士们,尔等为大秦南征北战,为大秦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”

“如今天下初定,朕本应让尔等刀枪入库,马放南山。”

“然而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,有太多的地方,还需要我们统一征服。”

“今日,朕便率领尔等御驾亲征,踏上一段新的征程。”

“众军听令,随朕出征。”

“誓死追随陛下,誓死追随陛下。”

紧接着,苏渊右手一挥,一道巨大的光幕出现在了校场点将台前。

苏渊一马当先御剑飞入光幕之中,盖聂紧随其后,其余十万大军在大将军白起的带领下有条不紊进入了光幕之中。

三个月后,离阳皇城太安城内收到西蜀军报。

有自称大秦的反贼在西蜀作乱,西蜀所有势力均被清洗,短短三个月,大秦一统西蜀,立国大秦。

消息传到太安城后,离阳老皇帝赵礼勃然大怒。

西蜀乃是离阳疆土,如今却被大秦攻取,并且公然立国,这是对离阳赤裸裸的挑衅,丝毫没有将离阳放在眼中。

老皇帝赵礼急召首辅张巨鹿入宫议事。

不久之后,首辅张巨鹿来到老皇帝赵礼寝宫之中。

张巨鹿行了一礼后说道。

“陛下召见,可是与西蜀之事有关。”

老皇帝赵礼淡然说道。

“不错,大胆逆贼,居然胆敢在我离阳疆土之上自立为王,藐视我离阳权威,实在是可恶至极。”

“朕召你前来,便是打算命内阁议事,抽调人马火速平叛,剿灭这股逆贼。”

张巨鹿略一思考后说道。

“陛下,臣有些话,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

赵礼摆了摆手说道。

“但说无妨。”

张巨鹿微微点头。

“西蜀军报,臣已经仔细看过。”

“恕臣直言,这股大秦贼人,不是那种拿着农具起义的农民军。”

“相反,这些人鞍马娴熟,装备精良,连我离阳精锐,怕是都要逊色一筹。”

“而且其主将白起,真可谓是用兵如神。”

“西蜀也有十几万人马,然而在白起手中,竟如同土鸡瓦狗一般。”

“短短三个月时间,西蜀便被大秦统一。”

“这一点,可不是一般的反贼能做到的。”

老皇帝赵礼听后很是不满。

“怎么,听你的意思,这股叛军朕还奈何不得他们了。”

张巨鹿连连摆手说道。

“臣不是这个意思。”

“臣只是觉得,这股叛军不是凡俗之辈。”

“西蜀之地,我离阳控制无比单薄。”

“且西蜀易守难攻,地势险峻。”

“秦军有十余万之众,装备精良。”

“我军若想剿灭叛军,付出的代价难以估量。”

“倘若真是损伤过大,北凉有所异动,那就不妙了。”

听到这里,老皇帝赵礼也是眉头微皱。

北凉,如今俨然已经成了离阳的心腹大患。

自从当年京城白衣案后,北凉便与离阳渐行渐远,隔阂极深。

这么多年来,北凉尾大不掉,北凉三州军政税收大权全部被北凉王府掌握。

如今的北凉,已经成了国中之国,离阳王朝半点也插不上手。

这一点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忍受的。

沉思一番后,老皇帝赵礼看向首辅张巨鹿问道。

“以卿之见,西蜀叛乱该如何解决呢?”

张巨鹿胸有成竹说道。

“陛下,臣以为,当先派使团前往西蜀招安。”

“若大秦愿意向我离阳称臣,那朝廷便可徐徐图之,解决此事。”

“倘若其不肯向我离阳俯首称臣,那可以行驱虎吞狼之势。”

赵礼略一思考后说道。

“卿的意思,是调北凉军前去平叛,让他们两败俱伤。”

“不过徐晓这个老狐狸不傻,北凉更是面上臣服,实际上朝廷半点也插不上手。”

“想做到这一点,谈何容易呢。”

张巨鹿微微一笑说道。

“臣以为,可以许诺北凉,若他们击溃秦军,则朝廷可以接受西蜀纳入北凉治理之中。”

“不行,绝对不行。”

老皇帝赵礼连连摆手。

“卿开什么玩笑。”

“如今的北凉已经是尾大不掉。”

“秦军虽然气焰嚣张,但不过十万大军,北凉雄兵数十万,秦军如何抵挡。”

“一旦让北凉得了西蜀,则北凉再无后顾之忧,更加难以钳制。”

在老皇帝赵礼心中,西蜀秦军虽然猖獗,但是比起北凉,危险性小了不知多少。

看着老皇帝赵礼的反应,张巨鹿心中微微叹气,这个老皇帝,果然还是没那么好忽悠啊。

这么多年,张巨鹿暗中一直在支持北凉壮大。

张巨鹿深知,只有北凉壮大,才能充充当好抵御北莽的一线防御阵地。

否则的话,凭离阳皇室的德行,早就想杀徐晓而后快乐。

眼看让北凉轻易吞并西蜀巩固防御的想法落空,张巨鹿脑筋飞快,很快便有了新方案。

“陛下,容臣把话说完。”

“秦军势力远不如北凉,双方一旦开战,秦军必然难以抵抗。”

“等到北凉把秦军打杀个七七八八,朝廷再向西蜀秦军发出招安令。”

“如此一来,西蜀秦军眼看有了活路,必然会对朝廷俯首帖耳,唯命是从。”

“如此西蜀依然是我离阳疆土,又免于让北凉发展壮大。”

“当然了,北凉军必然心有不甘。”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“所以朝廷需要提前布置,在关键时刻威慑北凉,避免其强行占领西蜀。”

“此后朝廷还能以秦军威慑北凉,可谓是一举两得,陛下意下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