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琅微微一笑说道。
“日子已经定下来了,腊月二十,稍后本候命人给府上送去请柬,届时还望宁远侯赏光。”
顾颜开听后随即点了点头说道。
“承蒙侯爷看得起,届时我一定带着拙荆前来府上讨一杯酒喝。”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在聊完了正事之后,两人又聊了会儿行军征战之事。
顾颜开也是家传武将,熟知兵略。
贾琅就更不必说了,战绩在这放着呢。
两人闲聊了许久,也是聊的颇为投机。
在留着顾颜开吃了午饭之后,两人小酌了几杯,顾颜开离开了武安侯府。
皇宫乾清宫内,永平帝正在看着一本史书。
不多时,六宫都太监夏守忠送来了一些奏章。
永平帝一边看着奏折一边询问道。
“武安侯整编金吾卫的进度如何?”
夏守忠笑着说道。
“回陛下,武安侯的确是善于治军,几天时间就把金吾卫的内部情况摸得一清二楚,现在金吾卫里一些个关系户之类的基本都被剔除干净了。”
“临近年关,扩编之事是来不及了,武安侯编修了新的训练方略,开始训练金吾卫了。”
永平帝听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“看明白了吧,这就是朕喜欢用武安侯的原因,没有那么多瞻前顾后,执行力强。”
“就比如那群勋贵子弟闹事的事情吧,若是换做旁人,多半会优柔寡断,举棋不定。”
“但到了武安侯这里,什么身世背景,在军规军纪面前都是浮云,抬手就把人杀了。”
“一下子就把那些个勋贵子弟震慑住了。”
“否则的话,你以为后续的整军能那么顺利啊,这群人不一定出什么幺蛾子呢。”
夏守忠附和着说道。
“圣明无过陛下,还是陛下有识人之明。”
永平帝听后笑骂道。
“行了,你这老东西,还溜须拍马起来了。”
“对了,武安侯的府邸是不是已经修缮好了啊。”
夏守忠随即说道。
“不错,武安侯已经搬到侯府去了。”
“而且已经开始发送请柬,准备在腊月二十举办乔迁宴。”
永平帝略一思考说道。
“这样,等武安侯乔迁宴当天,你从内库挑一些珍宝赏赐给武安侯,再从宫中选宫女二十名一并赐给武安侯。”
“另外朕要御笔亲题武安侯府的牌匾。”
夏守忠听后不由得感慨道。
“陛下对武安侯真是恩宠有加啊。”
永平帝轻笑一声说道。
“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啊,武安侯的功绩,很容易让人忽略了,他才二十岁。”
“对这种年轻人,自然不能跟对朝里那些老油条一样,不然他要是撂挑子了,朕到哪再找一个用的这么顺手的大将啊。”
“好了,去办吧。”
“诺。”
就在夏守忠准备离开之时,殿外侍卫来到殿门口跪下说道。
“陛下,贤德妃娘娘求见。”
永平帝听后不由得眉头一皱。
对永平帝而言,他对贤德妃观感一般。
贤德妃贾元春,不过是一个安抚开国元勋的工具人而已。
贾元春也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儿,平日里就老老实实待在自己宫里,哪也不去,彼此也算是心照不宣。
这突然前来求见,肯定是有什么事情。
永平帝随即看向夏守忠问道。
“这段时间有人来找过贤德妃吗?”
夏守忠略一回忆说道。
“回陛下,三日前贤德妃娘娘的母亲王氏曾经入宫求见贤德妃娘娘。”
“好像是跟荣国府与武安侯的恩怨有关。”
“武安侯入主金吾卫当天杀了贾蓉和冯紫英。”
“贾蓉是宁国府三等将军贾珍的独子,冯紫英是神武将军冯唐的儿子。”
“他们在校场顶撞武安侯,好像就是王夫人在背后指示挑唆的。”
“事后荣国府闹得非常厉害。”
永平帝听后略一思考,大概也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儿。
随后永平帝看向夏守忠说道。
“夏守忠,你现在去殿门口告诉贤德妃,她先是皇室贵妃,然后才是荣国府的女儿。”
“叫她好自为之吧。”
“奴婢遵命。”
夏守忠随后便到了殿外,此时贾元春正在殿外等候。
夏守忠到了近前后行了一礼说道。
“奴婢参见贤德妃娘娘。”
作为永平帝身边的大太监,夏守忠在后宫自然是很有分量的。
贾元春虽然是贵妃,也不敢在夏守忠面前托大,很是客气说道。
“夏公公免礼,不知夏公公前来,可是陛下有何嘱咐。”
夏守忠微微点头说道。
“娘娘果然聪慧。”
“陛下说了,娘娘先是皇室贵妃,然后才是荣国府的女儿。”
“娘娘,您明白陛下的意思吗?”
听到这里,贾元春脸上露出了一丝悲切。
永平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,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,你贾元春如今是皇室的人,事事要替皇室着想,别整天跟荣国府在一起瞎搞。
贾元春一脸无奈说道。
“本宫明白了,多谢夏公公告知,本宫就不打扰陛下了。”
夏守忠笑了笑说道。
“娘娘慢走。”
目送着贾元春离开后,夏守忠不由得叹了口气。
“唉,也是个聪明人啊,可惜了,偏偏生在了荣国府。”
贾元春宫中受挫的同时,荣国府荣禧堂内,此时也展开了一场无比激烈的荣国府内战。
贾老太太坐在主座上一脸疲惫说道。
“贾赦,你把一家人都喊过来到底要干嘛,还嫌家里不够乱是吧。”
“说吧,你要干嘛。”
贾赦斩钉截铁说道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“母亲,这件事儿子想了很久了,没别的,树大分叉,儿大分家。”
“我看咱们荣国府这日子是过不下去了,这个家,必须分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