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来宋师道将傅君瑜救了出来, 只是傅君瑜为了不受辱,也为了不透露出更多的信息,就自用了傅采林从天竺高僧那学得的一项绝技,即龟息胎法。
用了这种功法, 人便进入了假死状态,却不能自行回醒,天底下除了天竺高僧外,就只有傅采林有办法将她唤醒。
只是傅采林远在高丽。
于是宋师道自告奋勇护送傅君瑜去高丽。
这一去得好几个月才能回还, 宋师道却不觉得这有什么,除了能弥补他的遗憾外,他认为这正好让他避开宋阀纷争,尽管在他家里人逐鹿天下的时候, 他这样一走了之看起来并不太好, 但宋师道去意已决。
林宁支持了他的做法, 有叫麾下舰队护送他。
林宁亦是认为宋师道暂时离开政治漩涡,是利大于弊的。她从不会强求他们为家族多牺牲什么, 就像她知道长姐宋玉华同样不喜纷争, 她就从来不怎么拿政事去烦扰她一般。何况宋师道这样避开纷争, 也同样避免他人拿他做文章,也能让林宁会少一份牵挂。
回到眼下, 时间已来到了天元三年春。
李唐攻下了割据河西走廊地区的李轨,此前的时候杀了入关来降的李密。
至于为啥?
据说是李密在降唐后, 因为不受重视, 不甘心下策划判唐, 阴谋败露后自是被唐斩杀。这事儿也像是李密能做出来的,只是其中内情那就不太好说了。
不管怎么说,李唐对外扩张趋势不减。
林宁却很清楚李唐这样的盛况下,是掩饰不住的暗潮涌动。这其中最大的矛盾便是李建成和李世民,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从来都没有秦王李世民威望高,很多人都说李建成之所以成为太子,只是因为他是嫡长子。
李建成不能忍。
李世民也不能退让。
李渊更是优柔寡断,不能当断则断,以致于兄弟倾轧得厉害。不像林宁这边宋缺不管政事,宋玉华和宋师道又对朝政不感兴趣,再者身边人才济济,不说完全同心协力,但就目前来讲还没有谁成为猪队友。
形势一片大好。
天元三年二月底,王世充的殿中监降宋。
三月初一,林宁领军北上。
王世充在此前就明白,他是宋军的下一个目标,自认也做好了对抗的准备,何况洛阳是他的地盘,他有着固守优势,所以这可能会是一场拉锯战。
却不想宋军什么时候打过拉锯战,以及他麾下将领已渐渐和他离心离德。
因而当宋军北上后,郑国各地守将纷纷不战而降。
三月,大将郭庆以官州降,魏陆以荥阳降,王要汉以汴州降;
四月上,田瓒以所部二十五州降,时德睿以所部七州降;
四月下,张公瑾以所部郑州降。
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洛阳周边郡县全部落入宋军手中,洛阳俨然成为了一座孤城。
眼看局势不利,王世充出面求和,双方在洛阳城外隔着洛水谈判,但最终谈判竟然破裂了。
此时的洛阳城内已是怨声载道,原来王世充见人心涣散,各路大将纷纷投降,他为了控制住洛阳,就采取了酷刑,若有谁逃跑,全家无论老小都株连被杀;每当派遣将领外出作战,就把其亲属拘留在宫中作为人质,这种种行为只会让王世充更大失人心,洛阳城内反叛的情绪更加高涨,当王世充求和谈判被他谈破裂时,这种情绪达到了顶峰。
这使得洛阳城从内部失守。
本该坐镇宋军继续围剿的林宁,大大方方地进入了洛阳城。
王宫中王世充困兽犹斗,决心向李唐或窦建德求援。一旦洛阳失守,那么无论是李唐或是窦建德都将会成为下一个被宋军进攻的目标,无论哪一个都不会愿意看到宋军所向披靡,长驱北上的。
只是到时候无论是宋军对打退,还是宋军赢了,对王世充自己都不会有多大的好处。若是前者,那时候王世充自己就只剩下洛阳,李唐或窦建德趁机吞并他不是更好;若是后者,那洛阳也不可能会被落下。
不过前者的话,到时候无论宋军还是李唐,或是窦建德的夏军都会有所耗损,或许能为他自己争取一丝喘息。不管怎么说,王世充没有更好的办法了,他只能剑走偏锋。
王世充正欲派使者出城求援,一个清亮的声音却陡然响起:“为表诚意,我认为圣上该选更为亲近者。”
王世充:“谁!”
林宁施施然现出真身,将兜帽摘下:“咱们不过几日不见,郑王便将孤的声音忘却了?”
王世充大惊:“你怎么进来的?”
“来人!护驾!”
可惜大殿内的护卫都像是聋了般,动都没动,便是安排在暗处的高手也没有一个应声而出的。
林宁假模假样地感叹道:“你还是那么看不清形势。”
王世充:“!!”
王世充总算反应了过来:“你想怎么样?”
林宁遗憾道:“你怎么不继续喊了?我还有一句‘你叫啊叫破喉咙也没有人来救你’要说呢。”
王世充:“…………”
林宁正经回来,却没有再和王世充多废话了。很快王世充就被拿下,只是林宁却没有就此宣告洛阳城破,到底她本就控制了洛阳城一大半帮派势力,且朝廷内部也多有腐蚀,想要一举拿下洛阳城并不困难,也不必和王世充在洛水旁议和。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