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珣笑着摸了摸贾惜春的头。
“二哥特意来看你的,怎么样,最近还好吗?”
贾惜春听后有些沮丧的说道。
“二哥,荣国府好没意思的,我能不能跟你走啊?”
贾珣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“不行,至少眼下不行。”
贾惜春是宁国府的嫡亲大小姐,按照古代的习俗,在母亲去世以后,她应该是由长嫂尤氏照顾,教导女红礼仪之类。
然而宁国府里用乌烟瘴气来形容都不为过。
如果让贾惜春留在宁国府,万一也学歪了,搞得门风败坏,那么贾家的女子们今后想寻个好亲事可谓是千难万难。
所以荣国府的老太太才会主动提出让贾惜春住在荣国府内,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。
前身的贾珣虽然没有贾珍、贾蓉那般恶名在外,但是并未成婚。
按照古代的习俗,没有女性亲长教导的女孩儿,将来说亲之时免不了被旁人下看。
所以贾惜春只能在荣国府内生活。
就像林黛玉一样,难道说她父亲林如海养不起林黛玉嘛,当然不是。
之所以要把林黛玉送入贾府,也是为了让她有女性亲长教导,免得将来到了婚嫁之事被人下看。
可贾惜春毕竟不是荣国府的人,虽然说有主子身份,衣食住行上不会受了委屈,可终究和荣国府的贾母等人隔了一层关系,自然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。
眼看着贾珣摇了摇头,贾惜春越发的失落了。
贾珣见状拿起一根糖葫芦递给了贾惜春。
“好了,惜春,别生气,二哥现在也是没什么办法。”
“你就再忍耐一下,二哥会想办法把你接到身边的。”
贾惜春听后眼神中满是期待。
“二哥,你不会是在哄我吧?”
贾珣摸了摸贾惜春的头。
“怎么会呢,二哥什么时候骗过你。”
“那我们拉钩钩。”
“好,二哥跟你拉钩钩。”
兄妹二人尾指互相勾了勾后,贾惜春才露出了笑容,随后便拿着糖葫芦大快朵颐起来。
在陪着贾惜春聊了会天,又给贾惜春留了些体己银子叮嘱了一番以后,贾珣才离开了荣国府。
随后贾珣便往郊外的玄真观去了。
到了玄真观后,不出意料,没有见到贾敬这个便宜父亲。
贾珣只得让小道士将自己的信给贾敬带了进去,随后便离开了玄真观。
不多时,道观密室内,正在打坐的贾敬收到了贾珣的信。
在看完了信后,贾敬长叹了口气。
随后命人去了宁国府,将当年宁国公征战所用的盔甲兵刃都取了出来,送到了贾珣的农庄内。
两日后,京都乾清宫内,永和帝正在批阅着奏折。
不多时,内侍太监夏公公送来了一份册子。
“陛下,各家勋贵子嗣的入军名单已经拟定了,请陛下过目。”
永和帝放下了手中的朱笔,接过了名册。
“怎么样,勋贵们有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啊?”
夏公公听后笑了笑。
“陛下天威如海,勋贵们自然无不景从。”
“各家勋贵都派出了嫡子入军,以彰显忠君爱国之意。”
“只是,只是、”
看着夏公公吞吞吐吐的样子,永和帝面露不满。
“有什么就说,这个样子成何体统。”
夏公公赶忙回话。
“回陛下,只是宁国府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行事有些偏颇。”
“他已经袭爵,按照旨意,应该是他或者他的儿子贾蓉入军奔赴北疆作战。”
“但他买通了大明宫的戴公公,居然把他的亲弟弟贾珣报了上去。”
永和帝听后面露愠色,但很快便隐藏了下去。
“既然是太上皇那边的意思,便如此吧。”
“对了,这个贾珣平素风评如何?”
夏公公略一思考。
“回陛下,虽然此人并不像其他勋贵们纨绔成性,但也没有什么文韬武略,多半也只是个中人之姿吧。”
一听如此,永和帝顿时也没了兴致。
在将名单看了一遍后,永和帝用朱笔批红,随后便将名册放到了御案上。
“夏守忠。”
“奴婢在。”
“将名册交给兵部备案,然后八百里加急送至北境主帅英国公张壁手中。”
“另外通知各勋贵子弟,三日后辰时由德胜门出发奔赴北疆前线。”
“二十日内不能赶到北疆大营者,一律军法从事。”
“遵旨。”
夏守忠领了皇命后拿着名册便离开了乾清宫内。
永和帝则眼神深邃的望向了大明宫太上皇所在的方位,脸色阴晴不定。
三日后辰时,京都德胜门前已经被勋贵家眷挤得水泄不通。
平素里,勋贵之家只有庶子才会想着入军参战,想在马上挣一份功名。
勋贵家嫡长子自然是承袭爵位,嫡次子父母也会捐个功名,求个荫封,或者走科举仕途,没有什么风险。
然而这次永和帝亲自下旨,饶是这些勋贵们再不情愿,也只得把嫡子送上了战场。
所以此时的德胜门俨然成了一个生离死别的告别场所。
所有人都清楚,这些勋贵子嗣们一去便是龙潭虎穴,很难再回来了。
此时贾珣放眼望去,开国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后人系数在场。
此方红楼世界还夹杂进去了一些影视人物。
比如知否中齐国公府的小公爷齐衡,宁远侯顾颜开的嫡次子顾廷烨。
齐国公和宁远侯也是开国四王八公十二侯的序列之一,和宁国府同属开国元勋。
然而此时彼此的境遇却是天差地别。
齐衡乃是齐国公和平宁郡主的独子,所以此次齐衡被征召入军,齐国公和平宁郡主自然都亲自来到了德胜门前。
平宁郡主看向齐衡嘱咐道。
“衡儿,战场凶险,到了北疆切不可冒险行事。”
“你父亲已经亲自给北疆主帅英国公写了信。”
“有英国公关照,只要你按吩咐行事,定能平安归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