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:威慑卫太后(1 / 1)

就在南庆京都波涛汹涌之时,大秦上京城皇宫卫太后寝宫之中。

苏渊龙行虎步来到了殿中。

宫女太监们见到苏渊后纷纷跪下行礼说道。

“奴婢等参见陛下。”

卫太后看着苏渊冷哼一声,没有说话。

苏渊摆了摆手说道。

“你们都出去吧,朕与太后有事商议。”

“奴婢遵旨。”

不多时,殿内众人离开,偌大的殿内只剩下了苏渊和卫太后两人。

卫太后不满的看向苏渊说道。

“陛下不在乾清宫处理政务,找我一个老婆子做什么。”

苏渊面色淡然说道。

“听闻太后最近兴致不错,时常召一些老臣到宫中设宴。”

“饮酒伤身,还望太后节制,爱护身体。”

卫太后面色瞬间有些不自然。

如果说战豆豆已经躺平,很享受现在的生活,那么卫太后心中是很不甘的。

这么多年来,北齐一直都是卫太后把持朝政,北齐上下人尽皆知,卫太后跟皇帝战豆豆为了争权夺利不算和睦。

这其中固然有母女二人刻意为之的想法,但卫太后热衷权势,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。

然而自从苏渊上位,北齐改朝换代成为大秦后,一切都变了。

虽然说苏渊为了稳定局势,纳了战豆豆和战翩翩入后宫,同时依然尊卫太后为太后。

但卫太后对于大秦的影响,可谓是急剧下降。

这让热衷权势的卫太后心里有些不平衡,所以最近暗中一直在笼络一些老臣。

当然了,她倒是也没什么复国北齐的想法。

毕竟军权被苏渊死死把持着,就靠一群文官想造反,那也是不切实际。

卫太后也只是想着利用这些老臣在朝堂生事,给苏渊添一些乱子,让自己心里平衡点。

只不过计划尚未开始,就被苏渊亲自上门戳破了她那点小心思,这也让卫太后心里有些局促。

说实话,卫太后心里也是有点怕。

毕竟纵观历朝历代,亡国的皇族里,她的待遇算得上数一数二了。

不但保留了太后尊位,没有遭到清洗,而且一应用度也是从来不缺。

万一因为这点事情把苏渊给惹恼了,把自己打发到冷宫去,那自己后半辈子的时光可就不太好过了。

卫太后此时心里越想越后悔,自己明知道皇宫到处都是苏渊的眼线,还吃饱了撑的找什么事啊。

面对着苏渊的问责,卫太后也只能是从心的说道。

“陛下的嘱咐,我都记下了。”

“以后我定会节制。”

苏渊微微点头说道。

“太后如此明智,朕心甚慰。”

“对了,还有一件事想麻烦太后。”

“当年皇室收养了南庆逃亡而来的李姓皇族,化名为司理理姐弟。”

“司理理的弟弟,现在何处?”

卫太后犹豫了一下后说道。

“陛下可是要追究司理理的行刺之罪?”

苏渊摆了摆手说道。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“朕答应豆豆了,不会再追究此事,司理理的弟弟乃是南庆正统皇族后裔,对我大秦日后攻伐南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”

“还请太后将此人交给朕,朕要亲自调教一番。”

卫太后略一思考说道。

“若我所料不错,陛下是打算以助其复国为理由,来日名正言顺攻打南庆对吗?”

苏渊微微一笑说道。

“看来当初皇室收养他们姐弟,也是抱着这个心思对吧。”

卫太后点了点头。

“不错,那时候确实有这般想法。”

“只是这么多年了,别说进攻南庆,便是北齐内部之事,我和豆豆也是勉强维持。”

“既然陛下有此宏图大志,那我便将此人交予陛下。”

“只是我还有个不情之请,不知陛下能否应允?”

苏渊平淡说道。

“但说无妨。”

卫太后犹豫了一下说道。

“陛下至今无子,国无储君,如失栋梁。”

“还望陛下能日夜耕耘,让我大秦早日迎来皇子。”

听到这里,苏渊也是不由得一阵无语。

看来卫太后心里的确是很缺乏安全感啊。

她是生怕苏渊坐稳皇位之后卸磨杀驴,一股脑把她们这些北齐余孽全部清洗干净。

唯有战豆豆和战翩翩能够早点给苏渊生个一男半女,卫太后这心里才能有些安全感。

略一思考后,苏渊淡然一笑说道。

“太后的心意,朕明白了。”

“朕还有事,就先回乾清宫了,豆豆和翩翩都很合朕的心意,太后不必忧虑过多。”

“安心在寿安宫颐养天年便是。”

听到这里,卫太后也算是松了口气。

在苏渊离开不久后,卫太后便命人将司理理的弟弟司复理送到了乾清宫去。(PS:名字杜撰的,原著党有知道司理理弟弟叫什么的吗?)

司复理在苏渊接下来的计划之中,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。

对于苏渊而言,南庆早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,对于如何打下南庆,苏渊心里有了腹案。

不过征服土地容易,征服人心困难。

有司复理这个南庆皇族后裔在,在攻打南庆和后续统治南庆上,大秦必然会方便许多。

不得不说,司理理姐弟二人遇到苏渊,那也是遇到黑心资本家了,不把这姐弟俩的价值榨干榨净,苏渊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。

乾清宫内,上山虎此时正陪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在偏殿等候着。

老者不是旁人,正是当年北齐的暗夜之王,一代大魔头肖恩。

此时的肖恩经历了多年牢狱之苦后,早已不复当年英姿,唯有其眼神之中流露出一丝丝精光,